统一社会信用代码???
???12430100MB187245XF???
?
?
?
?
?
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
?
(??2024??年度)
?
?
?
?
?
?
单位名称 |
长沙市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中心 |
法定代表人 |
梁坚 |
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
?
《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》 登载 事项 |
单位名称 |
长沙市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中心 | ||
宗旨和 业务范围 |
负责落实公共就业与人才服务政策。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提供基本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,主办公益性(人才)招聘活动;为用人单位用人提供招聘服务和相关事务代理;建设全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信息系统;统筹指导协调辖区内人力资源公共服务。 | |||
住所 |
长沙市芙蓉区芙蓉中路二段80号顺天国际财富中心10楼 | |||
法定代表人 |
梁坚 | |||
开办资金 |
171.57(万元) | |||
经费来源 |
财政补助 | |||
举办单位 |
长沙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| |||
资产 损益 情况 |
净资产合计(所有者权益合计) | |||
年初数(万元) |
年末数(万元) | |||
135.97 |
87.09 | |||
网上名称 |
长沙市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中心.公益 |
从业人数 |
85 | |
对《条 例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情况 |
无 | |||
开 展 业 务 活 动 情 况 |
一、执行本单位章程的情况2024年,人资中心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,严格落实中央、省、市和全省、全市人社工作部署要求,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人才强市战略,做好公共就业服务、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、流动党员管理、人才政策落实等各项人力资源公共服务工作。 二、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,开展业务活动 1.加强精细管理,人事档案服务卓有成效。中心突出精细管理,围绕档案库房搬迁、档案电子化考核、档案库房安全管理、窗口行风建设等重点工作,积极推进档案公共服务体系建设。一是高标准推进档案数字化建设。在确保档案安全与数据安全的前提下,开展档案电子化工作。同时积极推进档案业务网办服务,高质量做好档案基础信息采集、流动人员人事档案“跨省通办”业务等,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和数字化成果,推动档案业务提质增效。二是多形式开展档案知识宣传。结合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政策集中宣传月,开展了一系列线上线下联动的宣传活动。三是稳步做好库房搬迁准备。按照人社局统一部署,完成了伍家岭和华夏库房15.7万余份库存档案盘点工作,将归属人才集团近1.5万份的档案进行了清理并逐步移交。做好档案库房安全管理工作,制定档案库房“三级联动”安全管理机制,做好档案库房日常“九防”安全工作,确保档案安全、库房安全。四是按要求做好职称评审工作。认真贯彻落实部、省及局专技处职称工作的相关文件精神,坚持公正透明的原则,规范职称评审管理,不断优化工作流程和服务质量,为中心委档人员提供高质量的职称服务。 2.坚持就业优先,公共就业服务加速发展。坚决扛起就业这一民生头等大事的政治责任,用好长株潭人力资源网、长沙市人力资源市场线上线下两个平台,高质量促就业、促发展,长沙市人力资源市场获评湖南省巾帼文明岗。一是精准服务高校毕业生。高规格、高密度、高频次举办校园专场招聘活动,把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岗位信息第一时间送进校园。累计举办2024年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春秋季活动等线上线下专场活动50次,组织2197家企业,提供9.5万个岗位需求,2.6万名学生参与,达成初步就业意向1万人次。此外,积极开展长株潭高校毕业生供需见面会等多种活动,加强三地人力资源和人才工作联动,为长株潭一体化发展贡献人资力量。二是精细服务重点群体。发挥好长沙市人力资源市场公益属性,举办农民工、就业困难人群、残疾人、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线上线下专场活动26次,组织500家企业,提供万余个岗位需求,达成初步就业意向1040人次。树立大就业观,与省市残联、妇联等部门建立友好合作关系,联合举办的2024年长沙市女性就业专场招聘活动、2024年长沙市残疾人就业专场招聘会、2024年退役军人暨随军随调家属专场招聘会等重点活动多次被中央、省市媒体报道。结合人群、行业特点,邀请职业指导专家为重点群体开展专业化职业指导服务。2024年累计开展了15场职业指导、“直播带岗”、“直播探岗”等线上直播,观看量总达660万余人次。三是用好公共就业服务品牌。用好校聘小屋、求职能量训练营两大品牌活动,把公共就业服务送进校园。2024年校聘小屋已先后走进12所在长高校,提供职业指导、政策宣传、岗位推荐等服务,一对一职业指导服务352名人次,吸引2600余人注册长株潭人力资源网。开展4场求职能量训练营活动,邀请资深专家导师多维度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,现场参会人数累计超过1000人,线上观看人数超过百万。四是牵头组建人力资源专家库。在人社局统一部署下,2024年10月由中心牵头正式组建“长沙市人力资源专家人才库”,现有专家46名。专家人才库成立后,密集开展了一系列进校园活动,已开展3次职业指导讲座,结合进校园招聘活动开展3次简历诊断。其中湖南女子学院专场职业指导讲座直播,观看量62.74万人次,面对面简历诊断累计服务毕业生150余人次。 3.落实人才政策,人才窗口服务不折不扣。坚定落实“人才强市”战略,做好长沙人才服务窗口业务咨询受理和资金发放工作,主动当好人才服务站、联络站。一是注重精细服务,提供有温度的服务。认真落实政务窗口服务标准要求,确保现场及网络办事流程科学规范。继续坚持落实容缺受理、电话回访提醒、帮代办补充材料等有温度的服务方法。二是坚持提升人才办事体验。认真关注和响应系统运行及补贴发放等相关情况,保障各项业务工作正常运行,及时为多名人才协调兑现补贴发放。不定期对全市人才服务窗口业务受理质量情况进行检查,及时发现问题并加强指导;修订并发布《长沙人才服务窗口业务工作指南》;不断提升窗口人员业务政策水平。三是坚持服务人才工作大局。加强人才政策宣传,先后10余次赴学校、企业和招聘会现场开展人才政策宣讲宣传活动,主动电话联系服务人才3000余人次;积极研究探讨为高层次人才在市政务服务大厅提供绿色办事通道、就近期长沙青年人才流动相关情况进行跟踪研究、顺利完成为“长沙追梦青年”宣传片征集人才照片等相关工作。 4.狠抓教育管理,流动党员服务精细精准。坚持以“流而不失、动而精彩”为教育管理主线,不断加强对流动人才党员的管理教育和服务。2024年有支部108个,在库党员9238名。一是聚焦流动党员基础管理。开展党员信息排查,对59个支部4420名流动人才党员一对一电话联系,更新流动人才党员管理台账和信息库,对流动人才党员的基本情况、流动时间、流动地点、从事职业、联系方式做到“五个掌握”。做好支部建设管理,目前所有支部均已建立支委会,2024年新增支委46人,涉及30个支部,开展支部书记集中蓄能培训两次,培训新任支部书记及委员80人次。二是聚焦党纪学习教育。实施线上加线下双向联系行动,采取网络摸排和线下一对一电话联系的方式进行摸底督促,确保所有流动人才党员知晓党纪学习教育目标要求、整体安排。运用“三学联动”机制,抓实理论学习,以上率下、以点带面,同时根据流动人才党员的不同特点,灵活采取多样化方式畅通学习途径,将党纪学习教育覆盖到每一个支部、每一名流动人才党员,引导流动党员知敬畏、讲规矩、守纪律,确保流动人才党员“离乡不离学”。2024年,累计为流动党员寄送党纪学习资料2500本。三是聚焦主题党日活动。各类线上线下主题党日活动精彩纷呈。线下举行了“悟初心、强党性、见行动”学雷锋志愿主题党日活动、“追寻红色足迹,传承革命精神”主题党日活动、“增强爱国意识,厚植家国情怀”观影等活动共计18场,线上开展清明祭扫、读书分享、微党课评比、人事人才政策宣讲直播等活动20场。 三、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.人事档案服务方面。中心共保管流动人员人事档案15.71万余份。2024年度新增档案6589份,完成全部新增档案的数字化。先后进高校、企业、商业楼宇开展档案政策宣传,创新开展“档案馆开放日”主题活动等,其中湖南女子学院专场活动吸引了超过62.7万人次在线观看,长沙人社直播间第二十八期——高校毕业生档案政策宣讲直播,收听人数达58.97万人次。2024年累计发放10万余份档案宣传手册。 2.公共就业服务方面。2024年举办重点人群、重点企业、进校园等各类招聘活动209场,线上44场,线下165场,共组织3479家企业参加,发布12.8万个岗位需求,线下进场参加4.5万人,达成初步意向近1.2万人次。长株潭人力资源网线上访问量80万人次,投递简历9907份,网站新增企业会员3156家,新增个人会员2.8万人。 3.人才政策服务方面。2024年共接待各类人才咨询1.62万人次,受理青年人才租房和生活补贴、职业技能晋级奖励、制造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晋级奖励等各类业务申办约9700人次。长沙人才政策实施以来,共为17.78万人(合计193.5万人次)发放奖补资金28.7亿元。 四、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和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是公共就业服务水平还需提升。健全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,以高校结对为契机,将区县、园区、高校、企业等紧密结合起来。聚焦重点人群,积极跟残联、妇联、民政等职能部门加强资源共享与合作交流,多渠道、多平台、多形式服务就业。升级改造长沙市人力资源市场,举办多样化招聘活动,激发人力资源市场活力。优化网站技术架构,依托已有的长株潭人力资源网,开通手机端(小程序),提升指尖服务能力。 二是档案管理服务还需提质。筑牢档案安全底线,始终树牢安全生产意识,确保档案安全、场所安全、人员安全。推进库房搬迁工作。按照局搬迁工作整体要求,做好相关准备工作,及时开展岗位培训,确保搬迁后快速实现人岗匹配。落实档案数字化项目,明确要求,提前规划,加强与省厅及市州的交流合作,完成年度档案电子化工作任务。进一步规范职称评审管理,优化和完善职称评审工作流程,确保中心职称评审工作公平、透明、规范。 三是流动党员管理还需强化。运用信息手段,加强流动党员基础管理,探索建设城市支部流动人才党员活动阵地,提供平台和阵地等。加强党务工作者“排头兵”建设,通过“理论学习+经验交流”的方式,提升支部书记、委员的理论水平和履职能力。落实属地管理要求,加强上、中、下沟通协调,做好党员组织关系转接。加强党委组织建设。积极对接市直机关工委,完成流动人才党委新一届换届选举,成立流动人才党委纪律委员会。 五、其他需要报告的情况 不存在开办企业情况 | |||
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|
无 | |||
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|
无 | |||
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情况 |
无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