统一社会信用代码???
???12430100MB0P75793A???
?
?
?
?
?
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
?
(??2024??年度)
?
?
?
?
?
?
单位名称 |
长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|
法定代表人 |
龙耀华 |
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
?
《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》 登载 事项 |
单位名称 |
长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(长沙非物质文化遗产馆) | ||
宗旨和 业务范围 |
负责实施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、成果整理和出版工作;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学术研究、交流、宣传工作;建立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;负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、生产性保护基地、专题博物馆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场所的业务指导工作;承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品征集、陈列布展、对外开放、社会教育、文化交流等日常工作;承担市文化旅游广电局交办的其他工作。 | |||
住所 |
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橘子洲风景管理区内橘洲客栈 | |||
法定代表人 |
龙耀华 | |||
开办资金 |
541.04(万元) | |||
经费来源 |
财政补助(全额拨款) | |||
举办单位 |
长沙市文化旅游广电局 | |||
资产 损益 情况 |
净资产合计(所有者权益合计) | |||
年初数(万元) |
年末数(万元) | |||
541.04 |
532 | |||
网上名称 |
长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(长沙非物质文化遗产馆) |
从业人数 |
19 | |
对《条 例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情况 |
无 | |||
开 展 业 务 活 动 情 况 |
2024年度,我单位在长沙市文化旅游广电局的领导下,认真贯彻《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》和《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》及有关法律、法规、政策,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,现将履职情况公示如下: 一、这一年,我们踔厉奋发、锐意进取,保护研究“颗粒度”更细 (一)表达创新。注重人文价值的挖掘阐释,不断推出原创展览,讲好长沙故事。“风华绝代 遗脉相承——旗袍风尚与技艺展”创新表达非遗场景新体验,“与时光对话——毕业设计中的非遗作品展”展示青年学子吸收非遗元素创作交互设计、数字艺术、虚拟现实、游戏开发等形式多样的毕业设计作品。“绣花郎·湘绣传承‘他’力量”专题展致敬前辈、推荐新秀,推动湘绣技艺的多样性与多元化传承发展。 (二)成果出新。《长沙非遗资源旅游潜力评价及发展策略研究》获2024年度长沙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立项。皮影戏、长沙山歌两个项目获2024年省文化旅游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立项。协助完成《长沙日历》编撰工作。1人获评“芙蓉计划”文化青年人才。 (三)挖掘更新。持续开展“我是非遗发现官”活动,征集线索9条。开展走访调查,撰写调研报告7篇,对225个非遗项目开展概况编撰,253位市级以上代表性传承人资料进行数字化加工。联合高校举办湘绣、湘剧、长沙弹词专题讲座和座谈会9期。成功推荐湘绣、长沙皮影戏等项目17位传承人为长沙市第五批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,非遗之家的认可度和归属感更强。 二、这一年,我们立足共享、笃行担当,公共服务“满意度”更优 (一)场馆开放刷新。非遗馆全年接待中外游客244万人次,单日接待量高达2.5万人次,突破历史纪录。举办“乐玩非遗”公益传习541场,“乐赏非遗”惠民演出151场,开展讲解服务1572场。新开设家具制作技艺(榫卯结构小木作技艺)专业性分馆和民政职业技术学院陶瓷艺术分馆2家,总数达到3家,全年共开展各类活动49场,接待人次近2万人。 (二)社会教育求新。开展非遗“六进”活动58场。招募外国留学生担任外语讲解,组织108名小小讲解员开展志愿讲解456场。联动中小学校及社会艺术团体,精选一批融入非遗元素,有创意、有内涵的少儿文艺节目,完成演出29场。“非遗在校园 文化共传承”少儿非遗推广普及项目获评长沙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工作创新案例。 (三)融合探索尝新。融合业态,在长沙油脂厂、卓伯根广场、西湖楼等地组织非遗市集,助力培育新消费增长点。融入文旅,推出非遗旅游线路4条,联合长沙黄花国际机场举办“锦绣潇湘 盛世华章——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湘绣作品展”,创排非遗情景剧《每个人都有一支童谣》《一刀一剪一世界》并开展演出12场,推进文旅融合,赋能城市有机更新。融合社区,举办“非遗在社区——托管夏令营”活动,助力解决干部职工未成年子女暑期“看护难”问题;“情暖腊八节 寻味非遗年”非遗宣传展示暨银发迎春纳福活动,让非遗“焕新”银龄生活。 三、这一年,我们迎难而上、攻坚克难,传播推广“能见度”更大 (一)策划出效。推出“长沙的沙”互动体验装置、策划“星城非遗迎新春 非遗馆里过大年”喜乐会、“美人香草 风骨传神”端午非遗雅集、“江上生明月”中秋游园会等,主打传统节日沉浸式、互动性、趣味性新玩法,为游客打造了丰富的非遗体验新空间。 (二)宣传出众。全平台粉丝数达25万余人次,全年发布微信推送267期、视频120条,开展专场直播6期。全年各级各类新闻媒体报道430条,其中中央媒体报道60条,多次被中央电视台、新华社、《光明日报》等央媒重点报道。 (三)交流出彩。发挥非遗活态优势,主动融入对外文化交往、旅游市场拓展、经济发展之中。联合苏州举办“非一般对话”交流展示活动,以非遗为媒,增强两城经济文化交流互动。参与日本大阪“欢乐春节”和东京“2024中国节”推介;“你好!中国”亚洲旅行商中国行·长沙站活动、“携来百侣曾游 环球同此星城”长沙入境旅游市场交流活动、“一带一路”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交流;“一路黔行,湘约长沙”文旅推介会、“新疆是个好地方”对口援疆非遗展示活动等30余场,进一步扩大了长沙非遗国际影响力,搭建了中外文化交流互鉴的桥梁。 四、存在的问题 1、有限的场馆接待能力与火爆的游览需求矛盾突出;2、有限的人员队伍与旺盛的事业发展需求矛盾突出。 五、下一步工作思路 (一)场馆开放方面 “馆园融合”发展,将现有非遗馆展厅和戏园两个点拓展为非遗文化园,整体规划导示标识、参观动线、设置体验内容、活动项目。举办公益传习400场、“乐赏非遗”演出100场、专题展览3期。积极与橘子洲景区沟通对接,实现空间融通、资源融汇、业态融合,丰富景区业态,做到客流“削峰平谷”,促进非遗和旅游融合发展。 (二)业务研究方面 编辑出版《长沙非遗图录》《湘剧》《长沙皮影戏》;联合高校招募学术助手,与非遗项目、传承人一对一合作;围绕“非遗+科技”开展“数智赋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科技元素挖掘与展示”研究,策划《非遗中的科技》展览;摸清家底,建立非遗数据库,在非遗知识管理、档案数字化方面走在全国前列。 (三)项目保护方面 打造非遗小剧场,组织指导传统音乐、舞蹈、曲艺、戏曲等表演类非遗传承人民间演出团队,创作1-2个新作品,复排2-3个经典传统节目。开发非遗研学、非遗旅游线路。 (四)宣传推广方面 办好“非要一起跨年”非遗音乐会、蛇年新春特展,做好2025年“文化和自然遗产日”“国际博物馆日”主题活动策划;开展非遗大师进大学活动,实施长沙大学生“爱上非遗10小时”行动;尝试IP运营,打造“长沙非遗甄选”品牌,推动非遗文创成为城市礼品。 六、我单位不存在开办企业情况。 | |||
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|
无 | |||
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|
无 | |||
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情况 |
无 |